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等現代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工作。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體育賽事和體育文化的相關內容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同時,還可根據不同職業體能需求,將不同專業學生分成以站姿類為主和坐姿類為主兩大類,依據分類選擇體能訓練的項目和方法。比如,以站姿為主的職業體能訓練,可采用深蹲、蛙跳、行進間單腳跳等項目進行訓練,以加強下肢力量;以坐姿為主的職業體能訓練,可通過兩頭起、仰臥過頂舉、燕式平衡等項目,加強軀干、背部大肌肉群和核心力量訓練,以提高不同專業學生對未來不同職業體能的適應力。
強化師資培訓及校企合作,拓展“體育+思政”平臺
職業院校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意識。可以通過組織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幫助教師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和意義;通過邀請思政專家和優秀體育教師進行示范教學與經驗分享等活動,引導教師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體能健康課程的教學之中。同時,建立健全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將思政素養作為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激勵體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水平。
此外,職業院校還應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展“體育+思政”平臺。比如,與企業合作舉辦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了解企業文化及其職業體能要求,促進職業體能的分類教學形成規范;邀請企業專家到校開展講座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之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還能提高各專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余龍系江西洪州職業學院教師,梁永慧系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教師)
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5年4月29日06版